相關作品:自由への進撃
原文刊登於《Lis Ani!》vol.14(2013年7月25日發售)
文:冨田明宏
翻譯:莎莉蛋糕
校對:Rose
※如需轉載,請與我們聯絡。轉載需註明譯者和出處。
※如需複製本站歌詞的純文字版,推薦使用FireFox瀏覽器。使用其他瀏覽器進行復制時可能產生多餘換行。
※請不要將本站譯文用於音像製品/出版物複製、上傳、共享等侵權行為中(如內嵌至Live影像內等等)。
除了是現在最受注目的作品片頭曲,「樂曲由那個Linked Horizon負責」這一事實對我們來說也是重大事件。現在播放中的動畫後期OP也是由他負責,讓我們毫無保留的探討他對自己樂曲的講究、對於動畫合作的對應方式,以及對《進擊的巨人》的想法。
──坦白說,終於有動畫主題歌找上Revo先生,首先可以稱得上是今年動畫歌曲界中具有代表性的「事件」。
Revo 一直以來……坦白說有一種我們被「敬而遠之」的氣氛呢。根本沒有人認識我們,雖然也有諸如此類的原因在……就算拼命埋首創作,不是也會有一種「疏離感」嘛。只是這和作品面世,在一瞬間感受到的「疏離感」完全不一樣。在大約9年的活動期間,在自己沒有察覺到的地方被「分棲共存」了。有一種「Sound Horizon就在「這裡」哦」、「並不是大眾能接納的音樂呢」的氣氛。雖然看不見實體,但那種氣氛確實存在著。要脫離那種氛圍也不是那麼簡單……只是很偶然,這次藉著合作的形式得以脫離那種氛圍。單純地,也有終於傳達到至今無法觸及的人們這一原因在。從結果來看,幸運地得到這麼大的反響,純粹地覺得「太好了」。雖然這樣說,音樂的層面也與我至今持續創作的東西相符,並沒有為了大賣而「出賣靈魂」。真是非常幸運的情況。
──《進擊的巨人》這作品與Revo先生原本擁有的音樂性,從一開始就很相配。
Revo 是呢。就算未說得上是腥風血雨,但《進擊》有著一種沉重的世界觀,我想本來就是因為我創作過類似風格的音樂,所以才得到這次的錄用。至今為止,我都在創作「生存是什麼?」「死亡是什麼?」「戰鬥是什麼?」「應該要與什麼戰鬥?」這些嚴肅的作品。而且,我本身就很喜歡《進擊的巨人》。當收到錄用時,單純地覺得很高興。而且前期和後期的主題歌也是由我負責,有種一下子難以置信……的感覺(苦笑)。
──對於Revo先生至今的作品與《進擊》的相配度,製作方的反應也很正面……
Revo 似乎是給了好評呢。在動畫業界中,我明明只是個新手藝人(笑)。
──您在說什麼呢(笑)。您原本就是粉絲,會怎樣去重新理解《進擊的巨人》的魅力呢?
Revo 這個作品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去談論,作品中也塞滿了各種各樣的訊息。每個角色也有著那個人自身的思想和行動理念。雖然也描寫了某種矛盾,但那些矛盾也是隱藏著理由。根據不同角色的「打光方向」,傳遞出來的訊息也會不同……例如,有個以人類而言非常強悍的角色,那可能會成為一個單純易懂的憧憬對象。但是另一方面,也是一個為「無情地去殺死敵人也沒所謂嗎」「人們死掉而無動於衷也可以嗎」這些細膩情感代言的存在。也就是說,把「強悍到底是什麼?」「軟弱到底是什麼?」這些事物的本質對立起來傳達出去了。在沒有絕對的「善惡的標準」的世界中,讓人深思「你是怎麼想的?」。
──這些部份,正正就是與Sound Horizon過往的作品相通的部份。像那樣沉重的漫畫,能夠賣出超過2000萬部,我感覺是因為漫畫的背景很大程度反映出社會現況。例如「處於底層劣勢的人們希望從壓逼中解放出來」、「受到外在的影響而打破自己與世界的殼」等等。
Revo 談論歷史、政治的題材,在漫畫之間也是一種對襯呢。以前的《龍珠》、換成現在的話大概是《One Piece》,正因為有著少年漫畫的王道,與此相反的《進擊》才會觸動人心。是與「友情‧努力‧勝利」這種王道命題相反呢。雖然《進擊的巨人》是很棒的作品,但如果變成世間的王道,總是感覺有點不對勁。一定是「友情‧努力‧勝利」這種看起來有點孩子氣的王道是必需的。我們想要看到夢想。不是殘酷現實的夢想。我認為描寫那些夢想是少年漫畫的重大魅力。只是,對感受不到這種魅力的人來說《進擊》實在是太合口味了。而且,孩子們也不會再被「友情‧努力‧勝利」哄騙……現在說不定已經是這種時代了。我在孩提的時候,也以為能夠發出龜波氣功而練習過呢(一同笑)。但是,現在的孩子們不是比較老成嗎。明明用立體機動那樣子迴旋砍敵,卻連個必殺技名也沒有。像是「~~旋轉‧奇蹟‧閃電攻擊!」之類的(笑)。
──(笑)。還有,本來《進擊》就把人類描寫得很脆弱。而且,雖然謎底逐步解開,但人們變得不得不認真思考「巨人」這種敵對的存在。
Revo 打破了少年漫畫的各種套路呢。我看挺多漫畫的,但那種被背叛的新鮮感非常有趣。如果漫畫的劇情發展好像在「毫無懸念地對答案」,有時也會想「不看下去也無所謂吧?」,但《進擊》則是有著猜不透劇情發展的樂趣。就算是現在漫畫文化已經成熟的世代,一定誰都接受過對預定和諧的反擊洗禮吧。這就是諫山(創)老師了。
──Revo先生對於諫山老師的才能是怎麼看的呢?
Revo 很明顯的就是天才,但我並不認為只是單純的「天才」。他對我來說是個「在戰鬥的人」。雖然有著「與生俱來」的感覺,但該說他與天才這個詞語不適合呢、還是不該把他歸類在「天才」這個詞語呢……那個人自己應該不會認為自己是天才吧。說是自卑也算是自卑,但即使得到高度的評價,現在還是會說「自己不過是垃圾」這類犀利的說話。不會讓人覺得自大。我是這樣覺得的。不想被壓逼、想改變現狀等等,他是會去衝破這一切的「在戰鬥的人」。我想正是這樣的諫山老師所描繪出來的漫畫,才能給予讀者勇氣。所以,在我心中諫山老師和艾連是重合的。以前也向他這樣說過,對此他沒有表現出反感。如果是我的話,就很討厭這樣子被分析和擅自臆測呢(笑)。我會笑說「不要那麼武斷的自以為是喔」。不過,想說的人就讓他說去吧。只不過是粉絲的玩笑話(笑)。
──《進擊》經由諫山老師之手誕生出來,再由荒木哲郎監督賦予更大的擴充空間和娛樂性。荒木監督作為演出家,您是怎樣想的呢?
Revo 總而言之,只能說是很厲害。關於動畫我完全是個外行人,但也知道製作出那種水平的動畫並不簡單,能動員大量的創作人、跟預算及死線一邊戰鬥一邊製作出那種水平的作品,那種高度的目標意識和絕不妥協的堅持很厲害呢。當然,本人可能覺得還有未做到盡善盡美的地方。但是,觀看動畫的大部份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感動。還有,只要是創作者的話總會在作品中加入主觀元素,但荒木監督的主觀元素感覺很好呢。動畫無法把原作的一切全部描寫出來,所以不得不在演出上作出取捨,就是取決於負責演出的人們「想要描寫什麼?」。例如,動畫有一幕是米卡莎正打算放棄自己的生命(第七話),她再次振作起來的場景就描寫得非常仔細。我記得在漫畫中這只是一瞬間的場景。但是,荒木監督肯定是有一些想法才把那個場景推向一個高潮。那可能只是演出方的個人主義,但我認為那是正確的。那是對作品的一種愛的形式。「這段劇情,原來有這種演出方式啊」。要說厲害之處,就是那樣高水平的東西,是他率領100多人的工作人員製作出來……。
──與此相對Linked Horizon的《紅蓮的弓矢》,是以怎樣的方式去進行製作呢?
Revo 在進行商討之前,就已經構思好作為基調的曲子了。對方聽過那曲子後的感想是「不錯呢」。之後進行的就是作品設定的考據工作了。「我閱讀時是這樣理解的」、「文化圈是參照中世紀的德語圈嗎?」之類。之後加入合唱團、選擇使用的樂器等等,採用了各種方式,不過旋律或者曲調方面就沒有特別指定了。只被要求過「請寫一首振奮人心的歌作為主題歌」。基本上我的提案都被採納這樣子。
──但是,對歌詞方面有嚴謹的要求嗎?
Revo 是呢。像「再強烈一點的印象」這類的。一開始經過各種試錯才到達現在的樣子,在《紅蓮的弓矢》這個標題誕生之前可是花了不少時間。這標題並不是輕易想出來的。其中有著荒木監督熱熾的堅持,指出了「能夠象徵這個作品、強勢的語句是必需的」。此外還得到了各種關鍵詞,例如《夜鷹之星》(宮澤賢治的童話)等等。也就是說,想要可以象徵艾連的熱血激進的語句。就像《夜鷹之星》,〈即使我此身燃燒殆盡,也想以高處為目標飛翔〉。那是有著目標的人生,並不是只求續命的人生。如果選擇了只求續命的人生,說不定死掉更好……我是將之理解為激烈的氣魄。諫山老師也說過類似的說話,真是非常熱血的人們呢(笑)。因為繼承了這樣的想法而選擇了強硬的語句,其結果就是《紅蓮的弓矢》。從這個詞語浮現出來的印象,應該也能傳達給聽眾。後來誠惶誠恐地向荒木監督提交歌曲,回覆說「不是挺好的嗎!」。
──完成的曲子配上了很厲害的OP影像,最初看到OP影像的感想是?
Revo 很感動呢。嚇了一跳。當然,曲子也是我傾盡心血去創作的,只是沒料到會嚐到「這樣子投球的話,球會這樣子被打回來!」這種未知的衝擊。果然,日本的專業動畫師很厲害呢(笑)。「這就是真正的Cool Japan嗎。難怪會受全世界的喜愛」,雖然這種視線感覺很自大(笑)。總之是非常的感動。只是,雖然我也不是對動畫很熟悉,但也很清楚即使是專業人士,這也不是誰都可以製作出來的東西。我與荒木監督見過幾次面,他投入幹勁的方式非比尋常。從監督那裡,感受到可以說是〈自己是為了向世界推廣《進擊》而誕生的〉這種強烈的意志和情感。
──這種藉著聯動帶來的衝擊,可能正因為是Linked Horizon才能體驗到呢。
Revo 是呢。能夠得知有一群在娛樂世界中戰鬥的人們,對我來說是財產。會覺得「不能夠輸」。
──回到《紅蓮的弓矢》歌詞的話題,這歌詞是以第三人稱、也就是以「神的視角」寫成的。此外艾連‧葉卡的「葉卡」(Jäger)在德語中是「獵人」的意思,這歌詞語帶雙關,這些在不同地方展示出來的Revo風格相當亮眼。
Revo 是呢。只是,關於角度,身為寫手的自己是自由的,用上了像是電影運鏡的「切換方式」,時而站在縱觀全域性的立場、時而代入某個角色的視角,甚至聚焦在別的角色的內在。這些算是樂曲的演出論一類的話題了。我並沒有打算在歌曲裡投射出自己,就只是站在應援團長的位置。雖然不能直接幹渉故事,但是以一種抽離一步歌唱著「加油!」的印象去作詞。懷著想借著這首歌曲為角色們、還有這個故事應援的心情呢。
──只是,雖然這是個人的想法,例如歌詞裡有「奴隸」這樣的隱喻。那個「奴隸」成為「獵人」的形象,會讓人聯想到Sound Horizon的「Moira」吧。
Revo 是呢,有些表現我是刻意加入的,讓至今一直支援Sound Horizon的大家在察覺到時會心一笑。那個表現與其說是理念……不如說即使不挑明,也能透過「相連」意會到的。在各自的世界觀的某處,有著「相連的什麼」。人們追尋的〈心的問題〉,一定是相同的。無論是誰都討厭被凌虐,被人叫去死也會想反抗。那是我在之前的作品中也有表現出來、也與《進擊》「相連」的想法。我在作詞時注意到這一點,但沒有刻意去迴避,反而順勢而行。
──個人擅自的認為,在成為「約定」的部份配上「Jäger」(葉卡)以及《那一天的少年》(艾連),很有Revo的風格。
Revo 為什麼那個地方會放入「Jäger」我不是記得很清楚了,沒想到會大受歡迎。有一種被「Jäger」幫了大忙的感覺呢。明明在作品中並沒有這樣大叫「葉卡!」的決勝臺詞,變成像是我在主題歌裡創作了決勝臺詞一樣。只是幾十年後人們回顧時,這項功績能被人讚頌也不錯呢 (笑)。日本人透過這首歌發現了,只要大叫「葉卡!」,情緒就會不可置信的高漲起來(一同笑)。肯定連德國人也沒有注意到呢。
──德國人可能是最覺得驚訝的人呢(笑)。
Revo 大喊主人公的名字,一定很符合動畫歌的法則呢。以前有很多像是大喊「鐵甲飛拳!」的歌曲,後來人們覺得「這樣很土氣哎」的「流行的時代」 來臨,所謂J-POP類的合作作品也變得平常。無關時代的好壞,可能是想越過這流行的時代、再一次回歸古典的時代或者世代來臨了。只是,並不是完全回歸從前,而是懷著現在的感性再一次認識「動畫歌這樣子才熱血呢」。感覺遇上了絕佳的時機。《紅蓮》經常被人拿來與《JOJO的奇妙冒險》的主題歌(「JOJO~血的宿命」)比較,說不定這就是時代的潮流、傳統優良的動畫歌曲的復興了。以客人的心理來看,「如果自以為歌曲與作品毫無關係也能得到良好評價那就大錯特錯了」,這種時代好像來臨了。現在的動畫迷,不正是被那份抱著與原作殉情的覺悟吸引嗎?一般的藝人,不得不背負本身既有的形像,所以只能有限度地貼近作品。Linked Horizon的話,本來就是抱著與作品殉情的覺悟而開始的企劃。今後都會全力去做。很容易理解吧?本來就是為此才以別的名義活動。
──然後關於後期OP主題曲《自由之翼》,讀過歌詞後在想這是不是里維的視角。
Revo 是呢。然後,有一種以他為中心的調查兵團的印象。
──也有著和《紅蓮之弓矢》接壤的主旨。
Revo 當然,《紅蓮之弓矢》只是前菜,「實際上主菜在這裡哦!」……這邊並沒有那種餘裕(苦笑)。要是最初不能得到原作粉和動畫粉接納的話,就有可能被說「後期又是你嗎!」,所以《紅蓮的弓矢》我是打算拿出120%的成品。這樣做的話,在自己心中就會誕生了相當先入為主的想法,製作出我認為最優秀的作品後,就會有不得不再次製作最優秀作品的壓力。這樣一來就得更花功夫了。在某種意義上,在自己心中能夠表現《進擊》的音樂幅度是有限的,自己有著「《進擊》就是這樣」的樂曲構思。在那裡尋找折衷點的結果,就是這首《自由之翼》了。最初是想去掉交響樂的色彩,加強樂團色彩和重金屬色彩的,結果還是不想去掉交響樂色彩,就把全部要素都提顯出來了。就,全部都放進去了(笑)。在《紅蓮的弓矢》的時期就已經載下了不少材料,《自由之翼》則是「已經載不下更多的材料了!」的歌曲呢。所有集結在這裡的聲音,都能一次就聽得出來的人,是很厲害的。打個譬喻,我想就算是單簧管的吹奏者,只聽一兩次也是不知道單簧管的聲音在哪裡的(苦笑)。
──真是相當龐大的情報量。由《紅蓮的弓矢》到《自由之翼》之間,作品中的時間軸也在推進,歌詞裡也載滿了新情報。那情報的「披露方式」,是不是有難以劃分的界線?
Revo 不能在《紅蓮的弓矢》裡描寫,既因為有轉到《自由之翼》的時期才登場的角色,也因為有尚未解明的謎團。我已經確切地認識到故事的局勢時常在變化。為了讓歌曲把這些變化反映出來,我在寫歌詞時最在意的是「從哪裡開始是後期呢」。我自己很討厭那種「含糊不清的氣氛」,所以想知道明確界分的地方。想到「原來如此,是這裡嗎!」,也想到「只能在這裡了」。只是,反映出界分的地方,在描寫後續劇情時「會不會造成妨礙了?」這樣子問了監督後回覆說是「我想沒有問題」。就場景而論,可以成為「人類反擊的象徵」的場景在前期結束了,首先想要慶祝這事。我注意到能夠早於本編為那「進擊」慶祝、去慶祝,是後期OP的任務、也是特權。雖然在劇情上稱不上是凱旋而歸,但OP的印象是由凱旋開始。可是,從這裡開始殘酷的戰鬥接踵而至。敵人不光是巨人,人類之間的各種問題也堆積如山。「不要輸。加油,調查兵團!」我抱著這種想法,想創作出一首能與各位進擊粉一起去應援的OP。
──《自由之翼》里加入了《紅蓮的弓矢》的副歌,曲中有一個被某種意義上的「壯烈事實」衝擊到的場景。
Revo 經過各種考慮,有些部份雖然塞不進TV size,但還是很想加入曲中。《進擊》的故事與主題歌連接的部份,也與動畫接下來的原作部份連接。起用了我,還讓我擔任前期、後期雙方的OP,我致以深深的謝意。既然選擇了Revo,我就想以只有Revo才能做到的方法去報恩。備受期待的可能只是最優秀的一首歌。但是,今次至少也是1+1。將之表現為2的傢伙我是不會視為創作者的。歌曲優秀是理所當然的。就算是包尾也好歹是職業的。宏觀一點的視野是不可缺少的,1+1可以成為幾多?我認為有必要抱著這種程度的氣魄去正視作品、以宏觀的視野去審視作品而選擇表現方式。很遺憾的是這個想法沒有加進TV Size裡,但對入手了這張單曲的大家來說,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……像這樣子,雖然被問到就回答了,要是覺得很老套就很抱歉了。透過語言說出來不太好呢,音樂家的話,還是得靠音樂去傳達(苦笑)。
──之後還有1曲,是《倘若這牆之內是一個家》這歌曲。從以年幼艾連為視角的歌詞、還有歌曲的結尾,就能知道這是敘述了《紅蓮的弓矢》之前的故事,能重新談談這首歌曲的定位嗎?
Revo 與1話、2話進行下去的故事相對,這首歌曲相當於第0話呢。雖然不是非得收錄3首歌不可,從銷售方面來看2首合作歌曲也是可以成立的……只是在自己的心情來說,這首歌放進去,既有讓人感受故事深度的意義,還有讓至今一直應援Sound Horizon的大家感受到「果然Revo的單曲就是有3曲呢」的意義。該說這就是貫徹始終的個人風格嗎?當然,製作費和製作時間也會額外地增加,但這既像是「意氣之爭」、也是給自己的壓力。「這是基本的模式設定,Revo就會做到這個程度」。
──最後0話連接上1話,正因為有這種讓人「顫憟」的感覺,這張CD才會直到最後都貫徹Revo先生的信念。
Revo 經過各種的考慮,我想這個形式是最漂亮的。希望各位聽眾一邊感受著這《進擊》的「意圖」,一邊抱著被「背叛」的覺悟,去觀看這個故事直到最後。總之,我是打算藉著這張單曲向各位進擊粉送上一記Revo風格的妙傳。在現時的階段,還不知道動畫會製作到哪,「我以這種覺悟去建構這個作品。之後大家會怎樣面對這個作品、故事呢?」我是抱著這種心情的。無論之後的原作劇情怎樣發展,我也相信諫山老師,無論變成怎樣,我也會追隨他。
物語音樂的求道者=
Revo與Linked Horizon
可能已經沒有說明的必要了。他本身在過往活動裡的實績,還有與《進擊的巨人》的搭檔,在動畫迷中應該無人不識。但是,有一些人是藉著今次的合作才首次接觸到他的音樂也是事實。為此,現在我想把他的音樂重新總結一下。
Revo探究著「音樂」中想象的可能性,在名為〈常識〉這枯躁乏味的流行音樂世界中,描繪著盛大的處境劇和壯烈的群像劇,持續探索著表現的地平線/界限。故事能多大程度演奏出音樂呢?然後音樂又能多大程度敘述故事呢?提起幻想樂團Sound Horizon(以下簡稱SH),說起來有著使用各式各樣的音樂手法和理論,去回答上述問題的歷史。聽厭了擅長引起普遍「共嗚」的流行音樂的聽眾,熟悉RPG或者奇幻小說、動畫等文化的音樂聽眾,得到這些人的熱烈支援,Revo讓可稱為「日本原創」的音樂文化綻放開來。他既是主宰那個龐大企劃的音樂製作人/音樂創作人,同時,通過他創作出來的故事和埋藏其中的隱喻,他向大量的支持者提問了「生存是什麼?」「死亡是什麼?」。那些提問,常常一邊給予聽眾/讀者「感動」的淨化作用,一邊讓人思考、煩惱、興奮。算上同人時期,這樣的音樂活動已經持續了10年以上。與《進擊的巨人》的連結,可能是必然也說不定。
至今他在SH創作出來的物語音樂,受到了SF的世界觀或者古代希臘、中世紀歐洲等地的啟發,Linked Horizon(以下簡稱LH)則是他與其他人創作出來的故事或者世界觀「相連」,從而想象/創造音樂的企劃。過往Revo以個人名義為漫畫《leviathan》及《GUNSLINGER GIRL》合作過進行創作活動。但LH運用了從SH培養出來的音樂性、樂團的方法論去進行聯動,在這層意義上,LH是另外一種全新的企劃。也就是說,LH就像是Revo把SH脫胎換骨後,所進行的罕見音樂企劃。起端是2012年,為了在任天堂3DS上開發的專用遊戲「Bravely Default Flying Fairy」(以下簡稱BDFF)擔任音樂而開始的。與SH同樣,Revo除了自己外,還集結了與那個作品調性相配的樂手、歌手組成樂團,去製作出那作品的音樂。除了參與全部配樂的製作之外,還發表了以配樂為基礎重新建構成歌唱曲的單曲《Luxendarc小紀行》和專輯《Luxendarc大紀行》。參加的樂團成員都是豪華至極的超一流演奏者,例如吉他是前Megadeth的Marty Friedman、Λucifer/Rayflower的YUKI,爵士鼓是SIAM SHADE的淳士,鋼琴是為《機動戰士V高達》《革命機Valvrave》等作品負責配樂的千住明。歌手方面起用了演唱《薄櫻鬼》系列而為人熟悉的mao、在動畫歌曲界活躍的歌手Ceui、DaisyXDaisy的MiKA等人。為了重現「BDFF」的世界觀,引入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、交響金屬等各式各樣的音樂風格。參與的音樂人中有很多人曾在SH的作品和演唱會中有過共演的經驗,可說是沿用SH的手法與外部作品「相連」的一大企劃。而且,2012年11月在橫濱Arena舉行的「Revo Linked BRAVELY DEFAULT Concert」,除了上述的樂團成員外還與東京城市愛樂樂團共演。以音樂會的形式把「BDFF」的世界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,不單是SH樂迷,還得到遊戲音樂迷壓倒性的支援。
Revo追求物語音樂之道的活動,藉由與《進擊的巨人》的相遇,終於與動畫業界「相連」了。用故事演奏出音樂、用音樂敘述故事。然後,Revo執意向觀眾尋問壯烈的「人生讚歌」,與那份執著相似的創作熱情,跟《進擊的巨人》尖銳的動畫表現結合,不單在日本、現在還得到全世界的高度評價。今年,Revo明言了SH的活動會再次開展,他追求音樂的地平的創作活動,今後也會繼續下去。只要那裡還有該敘述、該流傳的故事。